选考科目是如何设定的

【来源:浙江教育报  编辑:徐寒建  时间:2015-03-10  浏览:

我省2017年高考选考科目前不久正式向社会公布。各专业(类)的高考选考科目究竟是如何设定的,又有哪些讲究?对此,记者采访了省内外部分高校。

首看专业培养关联度

“像化工与生物类、电气通信与计算机类、机械与工业工程类这些理工科,选考科目肯定离不开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基础学科,两者之间有很明显的专业培养关联度。”浙江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朱成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公布选考科目范围前,学校向各个分院广泛征集意见,还前往部分高中调研,最终出炉的选考科目名单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目的是能给予考生最大的选择面,且尽可能地满足优秀学生的报考要求。

和浙工大一样,大部分高校都将专业培养关联度作为设定选考科目的首要要素。2017年温州医科大学有35个专业将面向全省招生,其中,医学类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非医学类专业则基本没有选考要求。该校相关负责人说:“医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希望学生在这些学科方面基础扎实一些。”

在此次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中,有48所“211”高校的338个专业,指定技术为选考科目,其在高校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中,比例达到70.6%,在7门选考科目中排在第三。而在此前,省内不少高中都曾面向学生家长做过“高考选考学科选择意向”调查,其中显示,技术因为意向学生少,在多个学校的调查中垫底。

对此,不少高校表示,技术实践性强,考验综合能力,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2017年招考的大部分专业(类)均将技术列为选考科目,对于部分理工科专业,例如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技术比化学、生物等更为重要,是比较用得到的学科。

想招收复合型人才

在温州大学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名单中,记者看到,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实验班)这一专业(类)的选考科目之一竟然是物理。这一俗称“中文专业”的纯文科专业为何会将八竿子打不着的物理列入选考范围?

“物理好的学生大都思维灵活,灵敏度高,在创造力等方面会比较突出,这其实也是一个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温州大学招生办副主任胡魁告诉记者,该专业拟在明后两年首次招生,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其培养重点放在“创意”二字上。“孔子学院接连创办,经典国学愈来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们希望能引导学生用创新、独特的中文视角去看待各类问题,因此希望通过多提出一些选科要求,将更多考生纳入,扩大生源。”胡魁说。

大部分高校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学校各专业都希望能招收、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比较看重学生的底蕴和宽度,鼓励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升综合素养。“现在高中已不再有文理科之分,因而我们也明确了一些文理兼招的专业要求,比如园林与城市建设类从前只招收理科生,但其实这个专业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以我们把历史列入选考科目,既鼓励擅长历史又对建筑设计感兴趣的文科学生报考,也给有意向报考的理科生提个醒,不可忽略对专业素养的学习。”必赢76net线路官网社会合作与创业部主任陈航峰说。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也在选考要求中透露出“基本专业素养不可缺”的信息。该校2017年招考的哲学类专业,把物理、化学、历史作为选考科目。据该校哲学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学好哲学需要一定的物理学功底,进入哲学系后也要学习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数理逻辑等课程,“文、理科知识并非毫不相干,做到两者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既利于丰富学生综合知识储备,也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盲目报考不可取

选物理能报考91%的专业,是否要猛补物理?

“如果学生对物理本身不感兴趣,单纯看重物理在高校专业中的高覆盖率而选报,那是非常不明智的。”浙江大学招生就业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任选一门科目,可填报的专业或大类都超过六成,追求过高的覆盖率意义不大,学生的最佳选择是从个人的爱好、个性特长、学习兴趣,以及平时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科目,这也是高考新方案增加学生选择权的一种体现。“在确定选考科目时,应更多地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出发考虑。”温州肯恩大学相关负责人这样提醒考生。

“实际上,选考范围给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引导考生提前关注大学、关注专业本身,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朱成康说,大部分学生从前只知闭门读书,对于将来报考的专业一没有明确的方向,二不了解所学的内容,导致盲目报考,阻碍了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的有效学习。杭州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有关负责人也表示,高考改革的指挥棒,正是希望学生尽早把职业生涯规划放上议事日程,学会认知自我,了解专业特性、职业兴趣,找到其中的交集。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都计划接下来到省内各高中去,利用讲座、设立咨询台等方式,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媒体链接:

《浙江教育报》:http://www.zjjyb.cn/jyb/zhxw/9501.html

新浪网:http://zj.sina.com.cn/edu/zgk/2015-03-10/081122949.html

浙江省教育厅网:http://www.zjedu.gov.cn/news/142588147117684405.html

浙江在线:http://edu.zjol.com.cn/system/2015/03/09/020543133.shtml

(院办 徐寒建)

上一条:关注 学习 热议——我省高校师生与全国两会“零距离”
下一条:浙江高校“校企合作”出成效 培养市场急需人才

关闭

Copyright @ 必赢(76net·中国)线路官方网站-Ultra Platform All right reserved.     浙ICP备15003512号-1

中国浙江诸暨市浦阳路77号 邮编: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