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环境学院教师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微塑料释放机理相关研究成果
生物环境学院教师李敦柱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 IF = 13.6)发表了题为“Micro and nano plastics release from a single absorbable suture into simulated body fluid”的研究论文。《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是一个健康安全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旨在加强全世界对威胁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有害物质的理解与控制。该篇论文必赢76net线路官网为第一通讯单位,都柏林圣三一大学(Trinity College Dublin)为联合通讯单位。
近年来,微塑料及纳米塑料颗粒因其对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此前研究发现,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主要有三条途径:饮食摄入、呼吸吸入,以及可能经由皮肤接触渗入体内。上述外在暴露途径均需穿透人体保护屏障(皮肤或小肠壁),穿透率相对较低。与之相反,人体内使用的医用塑料因预植入特性,其微塑料释放可导致内源暴露,直接威胁人体重要器官。内源暴露在此前研究中尚无报道。
本项研究聚焦于医用塑料在人体内的内源释放潜能,围绕5类典型塑料基手术线进行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它们的降解过程、降解机制以及微塑料释放特性。研究发现,塑料种类与共聚比例对微塑料释放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纯PGA手术线在使用过程中每厘米能释放约63万个微塑料颗粒,而与其他单体共聚可显著降低微塑料释放速度。原位观测发现,PGA手术线无明显表面侵蚀现象,呈现整体降解机制,证明水分子扩散进入聚合物体的速度远快于聚合物主链的降解速度。该降解最终形成了具有尖锐边缘的微塑料颗粒,可对细胞膜形成潜在伤害。该发现提示我们亟需从微塑料角度出发重新评估医用塑料在人体应用中的安全性。
论文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4001389
(拟稿:生物环境学院 宣铃娟 审核:严国兵)
上一条:工程技术学院机械专业学生党支部开展“青团忆清明,民俗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条:工程技术学院圆满完成绍兴市2024“环浙步道”徒步系列活动诸暨站志愿服务
【关闭】